top of page

我们的刻板印象或限制思维

已更新:3月6日

我们平时说的刻板印象与限制思维,是一样的吗?有点不同。


刻板印象和思维限制虽然相关,但不是完全相同的概念。


刻板印象(Stereotype)指的是对某个人群、事物或现象形成的固有、简单化的看法;但思维限制(Mental Limitation)更广泛,指的是人们思维上的局限性,比如固定思维、路径依赖、或者无法跳脱现有认知框架去看待问题,这些形成的价值观可能源于个人经历、教育方式,甚至是内心的恐惧与对失败的失望心理。


我举一个很贴切生活的例子,是不是大部分的人会认为肥胖的人动作比较缓慢或不灵活,这是因为我们往往根据外表快速归类,形成简单化的判断。然而,肥胖并不必然等于缓慢或不灵活。很多体型偏大的运动员,比如摔跤手、举重选手,甚至一些跳舞高手,他们的爆发力、柔韧性和反应速度都可能超乎常人。这种印象可能来自我们平时观看的影视作品、广告宣传、社会文化而产生对大脑的暗示,于是形成了我们对体型和身体的联想。


ree


*形成刻板印象的原因:


有这种刻板印象可能来自影视作品、社会文化暗示,或者我们对体型和身体的样子有了惯性的联想。


我们或许已经习惯了某种意识形态与社会价值,we believe what we believe, 相信自己所相信的。也可能我们听到了朋友、同侪或其他人的表達,他们说了他们的观点,而影响我们。


比如欧美的化妆品或时尚的模特儿,不强调年纪,也不强调完美无暇的肤质;但日本、韩国、台湾、大陆的化妆品与护肤品的广告,会重重的强调美白无瑕,有斑要遮,有疤痕要盖的审美,就成了刻板印象。


*商业模式里刻板印象的影响:


在商业思维中,刻板印象就像是一道看不见的墙,会让决策者在不知不觉中掉进认知陷阱,导致判断失误,错失机会。比如几个常见的场景:


1. 错误评估人才潜力


比如刻板印象认为年轻员工缺乏经验,年长员工不适应新技术,或者外向的人更适合销售。

造成的负面影响,有可能错过真正有潜力的员工,比如内向但善于深度沟通的人可能更擅长建立长期客户关系,我的许多业界朋友就是从RD工程技术领域转做业务与行销;而一直在不断往下压的年龄限制,35岁的生死线,会不会公司里就错失一位能快速学习、经验丰富、情商成熟的老将?


2. 误判市场需求


比如刻板印象认为某些产品只适合特定群体,比如高端奢侈的产品只属于有钱人;化妆品与护肤品只能针对女性市场。


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限制了市场拓展的空间,例如现在男士对于护肤、保养、甚至头发的护理需求近几年增长迅猛,打破性别和年龄的消费边界反而成了新机遇。



ree


*如何破除刻板印象?


要避免刻板印象影响我们做不够清晰的,我们可以尝试几个方法。


1. 数据说话,别靠感觉,用市场调研、数据来验证,不能靠猜,而是要用数据打破假设。


2. 多听不同的声音,同质化的团队容易集体陷入盲区,比如全是技术背景的人,可能低估用户情感需求,听听多元视角,因为视角更多,更宽可以让更全面判断。


3. 多做试验,不要因为怕犯错而不敢尝试新思路,或者一开始就好大喜功的押注大资源,而是小规模测试,不是靠拍脑袋来下决策。


你觉得自己的刻板印象强烈吗?



留言


bottom of page